說起茶園、產茶區,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南方,丘陵地帶,那一隴一隴的碧綠梯田,滿溢著茶香,采茶姑娘們素衣頭巾穿梭其中,美景如畫。
南方很多地區雨水豐沛氣候適宜,作為產茶區無可厚非。要是說咱莊里也有大片的茶園, 很多人都會搖頭了——沒聽說過這地界兒還產茶呢?開玩笑吧?現在鄭重地告訴大家,咱莊里有自己的太行龍井茶園,就在靈壽縣南營鄉五岳寨附近,是咱省農科院的科研專家張占義教授花費多年心血成功培育的高級綠茶品種。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當天的實況。
大大的廣告牌“五岳寨歡迎您!”大概11點20分左右,車隊安全抵達茶園。

抬眼望去,四周都是巍峨的群山,茶園就陷落在群山溫柔的懷抱中。

就是在這片并不富饒的土地上,張占義教授從1998年起就開始引進杭州龍井種苗。近20年時間過去,他不僅讓這來自溫潤南方的精靈在山寒水瘦的太行山脈扎下了根,而且成功培育出本地的高級綠茶太行龍井,由初始的不足一畝試驗田擴展到今天的64畝,僅憑一己之力和微薄的科研補貼,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不要小瞧她枝枝杈杈的樣貌,我們去的時候已經過了頭采,送檢的太行龍井茶氨酸含量特高, 屬于上等綠茶。在經過茶園工作人員的示范操作后,同行的茶葉愛好者們紛紛擼起袖子下田采茶,體驗一把茶農的生活。


還有這兩位小朋友,茶園里奔跑嬉戲,不亦樂乎。

和我們去年第一次來時相比,這次的氣溫比較高(去年是飄著小雨,山色空蒙,空氣潮潤,特別舒適),所以大家在摘了一陣子之后,紛紛開始感嘆茶農的不易,頭頂烈日俯身采茶,一會兒工夫就會腰酸背痛,況且采茶不能用指甲掐,只能用巧勁兒揪,這采完還要挑揀分級,曬青烘干炒茶,哪一步都不得馬虎。“難怪我們平時喝的茶分三六九等,好茶貴有貴的理由!”一位大哥笑著說。

看起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合家出動的人手多,還能挑揀出一些來,獨行俠們就比較吃虧,看來這采茶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聽茶園工作人員介紹,一個采茶熟練工半天最多能采七八斤的茶青,而普通人或者手腳慢一些的,有時連一斤都采不到,可見茶農的艱辛。

一頓農家風味兒的聚餐過后,我們驅車返程,回望身后的遠山和藏在大山深處的這處茶園,想想創立者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真心希望北移后的太行龍井能夠打消人們的顧慮,轉變固有的南方產茶的觀念,真正得到認可和推廣。
我們期待太行龍井明年會更好,一年更比一年好!